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82篇
  免费   722篇
  国内免费   123篇
管理学   142篇
民族学   50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98篇
丛书文集   1720篇
理论方法论   618篇
综合类   9944篇
社会学   940篇
统计学   26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872篇
  2013年   950篇
  2012年   997篇
  2011年   1139篇
  2010年   871篇
  2009年   839篇
  2008年   839篇
  2007年   1000篇
  2006年   903篇
  2005年   842篇
  2004年   793篇
  2003年   701篇
  2002年   577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landscape of political humor and satire is changing rapidly, and it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relevant aspect of our culture. Although scholars have been actively trying to capture this change, majority of the existing frameworks for understanding humor and satire in politics still reduce these phenomena to mere genres or rhetoric tools. In addition, they provide insufficient accounts concerning the reception of humor and satire, and neglect to interpret and explain what they communicate. In the article,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humor and satire outside of a political context, followed by an overview of studies discussing humor and satire in politics through their applications in social movements, as leadership tools, and through their manifestations in mass media has been presented. Lastly, a cultural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o the field has been introduced.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approaching humor and satire in politics through a structural hermeneutic method of the Strong Program will enable us to recognize and treat political humor and satire as autonomous and complex cultural systems which carry an internal power to move people.  相似文献   
32.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近年来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不断加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于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中外合作办学数据,考察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发现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还存在留学生生源面窄且学历层次低、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小且办学层次不高、联合科学研究产出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应从国家层面、当地政府层面、大学层面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大力促进大学国际化发展,完善大学国际化的体制机制与法律监管,搭建更多国际合作平台。当地政府应加强大学国际化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省域大学应加大国际化保障条件的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3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对全球治理理念和模式的一种革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全新探索。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既是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也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传播体系,有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致力于全人类参与的共建、共享、共赢的价值导向,以包容互鉴的态度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是对人类命运的历史思考,也是对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现实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载着对人类命运的历史思辨,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从文化维度发展的新使命.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文化之维,就是要不断打造蕴含马克思主义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这些“硬通货”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在国际间的交流交融中增强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就要求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要坚持文化传承,特别是要坚持文化性质的传承、文化定位的传承以及文化基因的传承;借鉴和吸收有益的文明成果,运用其有效的文化话语表达方式,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审视其有益的文化政策;实现文化转化,有效把握文化内在的层次转化规律、差异协同规律和结构功能规律,促进中华优秀文化成果的现代转化,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增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引领力,实现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相似文献   
35.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是促进阴山文化认同、实现阴山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阴山地域各部门应该积极建设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展开多领域数字化合作和宣传,将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有效对接,实现生产性保护等,有效促进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实现阴山文化认同,全方位构建阴山文化生态圈,促进阴山地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6.
文化是旅游演艺的灵魂,旅游演艺即为通过对真实的地域文化进行抽离、截取、裁剪等艺术性加工所形成的具有舞台美感的旅游表演,并使真实的文化转变成舞台上的文化。由于利益诉求不同,旅游演艺相关各方对于文化真实性的关注角度存在一定差异。旅游演艺在对地域文化进行艺术加工的同时,也在对地域文化进行着解构与重构。地域文化真实性在解构与重构过程中发生改变,也使得旅游演艺相关各方对文化真实性产生了不一样的理解。尽管地域文化真实性因旅游演艺的介入而发生变化这一客观事实引起了一定的悲哀性慨叹,但总体而言旅游演艺重构或生产"新文化"这一过程既是美好的现实,更是美好的"真实",另外,这类"新文化"同样值得尊重,其是地域文化变迁过程中的真实性存在。  相似文献   
37.
《潮骚》是三岛由纪夫描写唯美爱情故事的代表作。通过从叙事学角度对作品空间构造的分析可以看到,神社、灯塔分别以新治和初江为表象,具有对内与外的象征意义,同时体现出歌岛这个封闭空间的相对性。立体空间结构及若干对立关系的塑造和叙事视角的多角度转换使故事情节生动充实,既体现了作者对甜蜜爱情的赞美,也展示了故事深层所蕴含的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了三岛对理想之乡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相似文献   
38.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社会空间转向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时间独大,而忽视空间维度的局面,大量学者开始关 注空间与空间理论。在文学上也出现了文学作品的空间叙事,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正是空间叙事的典范,通过 在作品中建构社会文化空间、心理空间、社区公共空间,以小说中三个黑人女性命运为时间线,从时间的历史性与空间的共时 性两方面实现十字交叉式叙事,从而实现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39.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ree dimensions to understanding children's well‐being during and after parental imprisonment which have not been fully explored in current research. A consideration of ‘time’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children's past experiences and their anticipated futures. A focus on ‘space’ highlights the impact of new or altered environmental dynamics. A study of ‘agency’ illuminates how children cope within structural, material and social confines which intensify vulnerability and dependency. This integrated perspective reveals important differences in individual children's experiences and commonalities in broader systemic and social constraints on prisoners’ children. The paper analyses data from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of 35 prisoners’ children during and after their (step) father's imprisonment to illustrate the arguments.  相似文献   
40.
徐姗姗  张文英 《民族学刊》2020,11(4):59-65, 131-132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在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针。然而在“教育改变命运”的共识之外,布迪厄认为教育一代代地维持着对社会中下阶层的不公平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被一些学者应用于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如在“三区三州”等民族地区,代际间的贫困传递难以阻断,因家庭文化资本弱势而造成子女求学、求职受阻,看似可用“贫困文化的再生产”予以概括,但笔者不同意直接套用西方理论认定中国存在“教育不公平”的论述。因为我国社会实际与布氏提出“学校教育再生产社会阶层结构”观点之环境不同,有多项教育政策在切实保障着少数民族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当前在我国民族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障碍,并非 “文化再生产”的结构性阻力,而在于就业环节的阶段性困难。教育公平可分为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民族地区经多年教育扶贫,“起点”入学机会和“过程”教育质量已明显改善,而作为“结果”的就业环节亟待改善。以“就业优先”方针多渠道扩大少数民族就业,可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市场融入、巩固减贫成效和精准防控返贫,是助少数民族自主掌握教育“社会阶梯”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